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标准是什么)

一、如何查询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登陆网站:

http://59.151.42.145/Article/ArticleIndex.aspx

右侧偏下的“成绩查询”,登陆报名号,查询。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标准是什么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为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三)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第三部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二)应用与管理

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三)评估与发展

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三)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三、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有什么作用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作用就是测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考试模式:采用全国统考模式。即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发证。

管理模式:采用两级管理。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性的管理工作,包括起草考试大纲、组织命题、考务管理成绩审核、印制并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全国统一的合格证书。各省市考试机构负责设立考点,负责地方性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考试对象:全国中小学在校教师。

考试科目: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各分为初级、高级两个级别。

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起草,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审定。

考试内容:重点测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考试方式:初级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试题呈现和考生作答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其他级别正在论证中。

考试时间:2006年11月组织首次考试。计划以后每年开考2次。

建议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hUNlEEUVDAL7oPlIjyDlCASnHNPdFzi7QUTjiq5AggMqLqDHViD0m4a5tZG_I7te3_dUZWwms72v9bCaaIBhK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